荔湾拥有众多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如何实现老城市新活力,是荔湾发展的关键。
在到任不满20天的时间里,荔湾区委书记陈小华陆续走访了永庆坊、粤剧艺术博物馆、荔枝湾涌、荔湾湖公园,到金花街、沙面街的社区向当地群众了解情况,走进白天鹅宾馆、立白集团等企业调研,检查广州国际医药港、新隆沙等重点项目推进情况,实地察看了上下九,沿江路等重点路段情况。
“看完以后对我来说是很振奋的。荔湾很多东西值得去看、去揣摩、去思考它未来的发展。看完之后底气就足了,支撑荔湾大发展的要素相当齐备。”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陈小华表示。
他透露,荔湾将重点打造白鹅潭、大坦沙两个重要平台,争取提升至融入粤港澳大湾区规划中进行谋划,同时荔湾北部片区将打造成广州文化的传承区、广州风情的代表区,南部片区视作新区,将进一步理顺和调整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关键节点、片区,全方位推进发展。
南方日报记者 余嘉敏
谈区域定位
以更大格局推动白鹅潭、大坦沙发展
“白鹅潭和大坦沙都是规划已久,现在正在推进过程当中,我们将按照原来的规划加快推进。”陈小华说。
白鹅潭片区和大坦沙岛的规划发展一直备受关注。多年来,白鹅潭区域已陆续规划建设白鹅潭国际金融中心、华南新三板大厦暨风投创投中心等项目,省当代美术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文学馆项目也选址于此。大坦沙国际医疗健康城项目、广州呼吸中心建设正在加紧推进中。
对于这两个区域定位,陈小华有很高的期待。他表示,要跳出荔湾、甚至跳出广州,从更大的格局来看待和推动这两个区域的发展。
“一定要把发展层次放在大湾区的整体发展战略里面来考虑。”陈小华说,“要争取在大湾区发展行动纲要以及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里面有所体现,这是我们非常重要的一个方向。”
陈小华认为,荔湾发展要有机融入大湾区战略,仅靠几个点是不够的。“要争取是一个板块,赢得政策支持。”
在发展空间上,他认为,未来北部片区以微改造为主,腾挪空间为高端产业集聚提供支撑,同时提升城市的干净度、整洁度,保留老城区的历史文化风貌。南部片区则将作为新区,将进一步理顺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布局,同时打造几个重点产业节点、片区,全方位推进发展。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推进更高层次的广佛同城化,强化广佛地区粤港澳大湾区增长极建设。
毗邻佛山,在推进广佛同城化发展方面,荔湾也有新规划。现阶段,荔湾将从强化荔湾服务业与佛山制造业的联动方面入手,在研发设计、法律会计、检验检测、融资租赁等领域为佛山企业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
同时,加快推进荔湾—南海同城化合作示范区建设,在科技创新协同、交通网络优化、优质生态圈构建、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等领域继续深化合作,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发展平台。
谈产业发展
要打造荔湾“文化”第一品牌
“确实在指标和发展速度方面,相对还是较为缓慢。”谈及荔湾的经济产业发展,陈小华说。
1月11日,荔湾区召开发展大会。陈小华在会上发表了以“立潮头、不止步,促发展、再出发”为主题的讲话,号召全区上下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的理念。
目前,荔湾北片被低附加值的专业市场占用大量用地,总部经济、科技服务业等高端“向心性”产业只能布局到边缘地区。南片地区分布着大量农用地和村庄,但因缺乏足够的公共服务配套,妨碍了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和高端服务业专业化。
基于这一现状,陈小华提出,要认真梳理产业优势、产业短板,谋划未来的产业布局和重点发展的产业。
荔湾是广州历史文化街区最多、历史建筑最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多的区,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永庆坊项目获得成功,成为广州新增的旅游经典和文创地标;恩宁路历史文化街区和泮塘五约微改造纳入国家试点,改造工作有序推进,这都表明荔湾的文化资源可以发展成为产业,且具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
陈小华认为,要打造荔湾“文化”这个第一品牌,积极发掘、促进、利用好文化优势,把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成为荔湾战略性支柱产业。
重点扶持、做大做强医药、3D打印等优势产业。加快建设4K产业基地,加快打造阿里云创新中心广州荔湾基地旗舰型示范项目,培育发展工业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北斗导航、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荔湾不是没有产业,但是比较分散、弱小。”陈小华表示,要进一步提升产业能级,建设一批工业园、创新园、创意园、总部楼宇,从而形成一股一股的产业力量。“打造产业一枝独秀不行,要百花齐放。”他补充道。
同时,要在科技创新方面要发力。陈小华认为,荔湾诞生了唯品会、名创优品等新业态企业,说明荔湾具备创新发展的能力。
要在营商环境的打造方面多下功夫。加强对硬件软件的建设。软件提升包括更新服务理念、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效能和便利度,为企业提供良好的生存空间,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在硬件上要补齐短板,包括建设商业楼宇,为企业总部提供空间,建设高端学校、医疗机构,提供完善的生活设施,提升周边化境等等。
谈老城活化
微改造让居民更有获得感、幸福感
“荔湾城市微改造任务很重,但也意味着资源是很丰富的。”陈小华说。
纳入国家级试点的泮塘五约小区微改造项目已基本完工,永庆坊二期骑楼段及重要节点改造计划在国庆节前完成。
陈小华表示,荔湾北片都可以活化,活化提升是很重要的一个任务。他举例道,在走访十三行时,发现道路两侧的建筑保存基本完好,但被专业市场挤占了发展空间。“要提升、疏解,把空间腾挪出来。”
“十三行在历史上留下了重要篇章。怎么样去把它发掘出来,活化出来,在当代人面前再现是很有意思的事情。”陈小华说。
除了老建筑,荔湾还有许多因产业外迁而废弃的旧厂房,如广州卷烟二厂、西村发电厂等。通过规划设计,老厂房可以成为孵化文化与创意的温床。旧厂房改造的成功案例比比皆是,如北京的798艺术区。
在陈小华看来,城市记忆的保存,对历史和文化再认识,已经不仅仅是修旧如旧,而是要提高至文化产业、文化精神的提炼等视角去考虑。广府文化或者南粤文化、西关文化中的开放包容、敢为人先的精神将激励新时代荔湾人民谋求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在硬件方面,尽可能保留文化的载体。他表示:“历史建筑实际上都是文化的载体。保留同时活化和提升它们,让岭南文化源源不断地流传下去。”
老城区的改造提升方面,陈小华也重点提到了人居环境的改善。他提及,在走访老街区时,发现“看似一扇门,住户十多家,通道只有一条狭窄的楼梯”“消防设施老化”等严重影响居住环境的问题。当地群众的居住环境亟待改善。
“这种老百姓的获得感是不够的。通过微改造,是用另一种方式让居民群众的生活环境有所改善。在新时代,他们也要有一种幸福感,让他们享受到更多改革开放的成果。”陈小华说。
谈城市建设
勾勒出“三隧四路五轨道”的城市骨架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不充分不平衡现象是很明显的。”陈小华说。
荔湾北片路网密集,单行线多,南部片区则仅有芳村大道、花地大道两条主干道贯穿其中,其设计水平也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通行需求,堵车问题突出。
陈小华提出,要优化路网结构,探索构建粤港澳大湾区交通枢纽。在过往的城市发展中,荔湾已基本形成以广州市中心城区为圆心的环形放射状骨架道路系统,建成20个对外联系通道。
近几年,荔湾逐步规划勾勒出三隧(康王路下穿流花湖隧道、如意坊隧道、东沙隧道)、四路(广佛出口放射线二期、芳村大道南快捷化改造项目、如意大道、城市快捷路二期荔湾段)、五轨道(轨道交通八号线、十号线、十一号线、十三号线二期、二十二号线)的城市骨架。
陈小华介绍,目前,康王路下穿流花湖隧道工程进展顺利,预计2019年底可完工,届时将打破荔湾与越秀隔湖相望的现状,提升广州中西部城区南北向的通勤频率。如意坊隧道已动工,计划2022年完工,该项目能为荔湾南北片再增一通道,大幅缓解珠江隧道、珠江大桥的交通压力。广佛出口放射线二期征拆工作已过半,芳村大道南快捷化改造项目正在推进征拆。
此外,荔湾正在积极配合完善广佛江珠城际轨道规划,深入开展海龙、东沙、白鹅潭等区域以及跨区交通路网规划研究,优化提升大坦沙岛交通系统,加快规划建设中山八路、芳村、西塱等重大综合性交通枢纽,完善广钢新城路网建设,配合推动地铁线网向佛山等周边城市延伸。
在提升公共服务设施方面,陈小华表示,要确保广东实验中学荔湾学校和广钢新城两所幼儿园九月开学,争取更多知名高校在荔湾落地办学;加快建设广钢医疗中心、菊树医院、荔湾区儿童医院,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推进中医药强区建设。
对标上海外滩,荔湾将高质量建设精品珠江,提升沿江西路、沙面等历史风貌区景观,争取上半年完成沙面整治工程;实施道路桥梁景观工程,改造提升芳村大道、花地大道等一批道路街景;打造一批街心公园、社区公园、主题花景等城市新建设,让老百姓“开窗见景、出门入园”,擦亮广州花城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