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十三号线二期工程建设有新进展,天河公园站即将进入第二阶段围蔽施工,建成后可与十一号线、二十一号线换乘。
昨日,广州地铁发布消息,预计明天起对天河公园西南端进行围蔽施工,同时逐步退还二十一号线的施工用地。本次借地将在未来4年逐步退还,其间需占用中心湖部分水面,市民的游园路径也将要调整。
有借有还:施工6年退地5次
天河公园站是地铁二十一号线、十三号线以及十一号线的换乘站。其中,二十一号线从员村经天河公园站向东北行进,是广州市增加东部新城与中心区快速联系的重要纽带;十三号线是加强城市东西部区域与中心城区联系的一条重要轨道交通;十一号线是环城的地铁线,串联城市主要交通集散点。因此,天河公园站是实现新城区和中心区连接的重要换乘节点,也是目前广州地铁在建的最大车站。天河公园站建成后,将能极大地改善目前周边的交通和出行环境。
据了解,地铁工程自2013年进入天河公园内开工建设以来,至今共借地84410平方米。为了最大限度减少绿地占用,工程阶段性完工即启动退地程序。截至目前累计退地5次,共退地19989平方米。退地后,广州地铁按照农业和园林部门的要求,进行复绿和人行道恢复施工。人行道按照广州市新标准建设,且宽度不小于5米。复绿范围地表覆盖绿色草皮和泰国大红花等,并种植宫粉紫荆、风铃木等景观树进行点缀。其余施工用地也将根据工程进展,陆续完成退地和复绿工作。
目前,十三号线二期23座车站中,彩虹桥站由十一号线负责建设,5座(朝阳、庆丰、农林下路、天河公园和珠村站)已经开始土建施工,其余17座进行前期准备;23个区间中,2个(珠村至鱼珠区间、梅东路至花城广场北区间)正在土建施工,其余21个进行前期准备。
地铁:若暗挖将延长工期一年以上
记者了解到,十三号线二期线路由十三号线首期鱼珠站向西延伸,止于白云区朝阳站,途经天河公园站,在天河公园内呈“西南-东北”走向。地铁相关负责人说,由于十三号线二期天河公园站部分工程已与二十一号线同期建设,且要与十一号线、二十一号线“共享”天河公园的地下空间,线路走向无法调整。“如果采用暗挖法,工期将比明挖法增加16个月,占用公园时间更长,且施工过程中大大增加了涌水、坍方、冒顶等安全风险。”
同时,天河公园周边房屋密集,而利用湖区施工无需对房屋拆迁,施工完成后再恢复湖区,这样能最大限度降低对市民的影响。经过多方专家论证,广州地铁决定采取影响最小的方案:先通过填部分湖区开展明挖施工,完成施工后恢复原貌。
游园路径调整 努力降低施工影响
为保障公园的正常运作,广州地铁将采取包括全封闭防护棚、水环境污染保护、立体绿化围蔽、防洪、噪音和光污染防治、文物保护等措施,确保湖区剩余水面不受施工影响,尽量减少施工对市民游园的影响。
施工围蔽后,市民的游园路径也会调整。其中,西岸将原有道路旁边的草坪改造为人行通道,疏解道路两侧采用标准围蔽与施工区分离,并在疏解道路上方增设一座长6米的临时钢栈桥,用于施工机械及车辆通行使用,栈桥下行人车辆正常通行。填湖后完成连接湖西岸和东岸的疏解道路,行人可由湖中道路通行。疏解道路完成前行人仍由原道路通行,并在原道路两端设专职门卫,全天24小时值守,施工期间原道路限时通行,早上6:00至晚上10:00行人正常通行,其余时段为交通疏解施工作业时间。
由于十三号线二期天河公园站后折返线一部分位于天河公园中心湖内,采用明挖法施工需要围建石围堰,围堰内填土造陆。为避免污染湖水,施工单位将在填湖前沿围堰坡脚边线施工一排钢板桩,将填湖区域与湖区完全隔离,然后采用片石进行回填,比土方直接回填对湖水的影响小。同时,钢板桩施工之前,增加土工膜过滤措施对可能出现的浑浊水进行过滤,防止施工区域以外湖水受到污染。
另外,地铁集团表示,折返线施工的明挖基坑将采用防护棚进行全方位封闭,土石方开挖及其后续工序施工作业均在棚内进行,对外界的噪音、扬尘及光污染都将能降至最低。此外,在施工过程中,夜间禁止进行高噪音施工作业,而对旋挖钻机、挖掘机、渣土车等产生高噪音的施工机械,也将禁止在午间和夜间施工。
借地2万平方米
4年“分期还清”
本次因十三号线二期施工需要新增的28219平方米借用地,全部位于在建二十一号线天河公园站东侧,将作为天河公园站的站后折返线施工场地,其中填湖段21372平方米,陆地段6898平方米。
地铁集团表示,为了加强与公园环境的协调,新开工工程计划采用立体绿化围蔽,并加强日常维护工作,尽量减少围蔽范围和围蔽时间。随着三条线路的逐步完工,计划在2019年至2022年间,每年按工程进度逐年分期退地,分别可退还30219平方米、5689平方米、44111平方米以及12621平方米的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