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以“创新融合·拥抱湾区”为主题的2019中国(广州)城市轨道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在穗召开。大会发布了《广州市推动轨道交通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和《新时代城市轨道交通创新与发展——广州 2019》报告。
笔者在会上获悉,未来,广州将助力在粤港澳大湾区内打造结构合理、换乘高效、共建共享的世界级轨道交通网络,推动形成“一张网、一张票、一串城”的格局,实现大湾区城际轨道交通“公交化”。为适应新一轮轨道交通线网建设,广州将打造协同发展的轨道交通产业生态系统。到2021年,广州轨道交通产业规模预计达到1200亿元。
●南方日报记者 余秋亮 黄舒旻 黄颖川
通讯员 温美春
到2021年广州轨道交通
产业规模预计达1200亿元
广州市市长温国辉在致辞时表示,广州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线网里程排名全国第三、世界前十。当前,广州正全面推进新一轮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建设,加快出台相关政策,发展轨道交通产业,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高水平互联互通。
“轨道交通产业具有关联度强、技术资金密集、市场潜力大等特点,是广州着力发展的新兴产业之一。”广州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在发布《行动计划》时说。
根据《行动计划》,到2021年,广州将基本形成以资本为纽带、园区为依托、企业为主体,高端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两大产业集群的产业形态。广州作为国内轨道交通规划设计服务、核心装备制造和系统集成以及衍生增值服务产业集聚地的影响力进一步提升,逐步实现与国际接轨。届时,广州轨道交通产业规模预计达到1200亿元,同时力争在2023年实现产值1800亿元。
为实现这一目标,《行动计划》从提升产品和服务供给质量、构建轨道交通产业载体、完善产业发展外部体制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措施。
针对轨道交通产业产品和服务供给质量的提升,广州将支持运营企业开展轨道交通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创新,并支持其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轨道交通互联互通相关工作。
而在完善产业发展外部体制机制方面,广州将探索研制新制式轨道交通线路,积极试行PPP或总承包模式,同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轨道交通建设。
发展轨道交通产业未来大有可为
广州地铁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丁建隆在发布《新时代城市轨道交通创新与发展——广州 2019》报告时表示,经过多年的培育,广州形成了相对完整的轨道交通产业链,产业发展基础良好。
截至2018年底,广州拥有轨道交通产业重点企业80多家,全市轨道交通产业产值规模已超过800亿元。同时,在规划设计咨询、建设施工、运营与增值服务、装备制造等细分行业里,广州轨道交通产业基本呈现龙头企业带动的发展格局,各领域龙头企业产值占比在70%以上。
“未来轨道交通产业的市场规模与潜力十分巨大。”丁建隆在描绘该产业发展趋势时表示,我国轨道交通行业整体处于快速发展期,根据规划,到2020年,国内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预计将突破8000公里,投资规模超4万亿元,是未来全世界最大的城市轨道交通市场。
在区域层面,据不完全统计,在粤港澳大湾区,除香港、澳门外,其余城市的城市轨道交通规划总里程超2000公里,城际里程合计超1400公里。除建设外,线网运营维护和服务应用需求也十分巨大。广州发展轨道交通产业,未来大有可为。
推动大湾区“一张网、一张票、一串城”
谈及城市轨道交通创新和发展,丁建隆表示:“未来广州地铁将实现三个推动:推动智能服务系统全面升级,推动湾区轨道交通融合发展,推动湾区轨道交通产业升级发展。”
他表示,新时代湾区轨道交通,将从湾区城际、区(市)域、地铁网络协同运输起步,向跨层级互联互通、跨城市一体化网络融合逐步迈进,在湾区打造结构合理、换乘高效、共建共享的世界级轨道交通网络,并打破壁垒,形成“一张网、一张票、一串城”的格局,实现湾区城际轨道交通“公交化”。
在此背景下,在推动广州打造千亿级轨道交通产业集群发展方面,丁建隆表示,未来,广州地铁将依托国家科研机构和广州轨道交通产业联盟两大抓手,以“智能建设、智能装备、智慧服务、检测认证、信息服务”为重点突破口,打造一个集科研创新、场景应用、产品孵化、协同拓展于一体的全链条产业创新发展平台,培育新增长点,形成产业新动能,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和持续生命力,助推轨道交通产业做大、做强、做优,把广州市轨道交通产业打造成为立足湾区、面向全国、辐射全球的支柱产业。
“到2025年,全智慧型轨道交通产业生态链基本健全,成为国际知名的轨道交通设计咨询、工程建设、装备制造和运营维护的智能基地,并将产业逐步拓展升级至智慧城市领域,助力广州市轨道交通产值突破2000亿元。”在描绘远期蓝图时,丁建隆如是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