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在黄埔,一座在南沙!两座科学城实力大比拼

2019-09-11 14:34  来源:  作者:妈网房产  我说两句(加入讨论)

         9月4日,中国科学院明珠科学园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会议。会上透露,根据南沙科学城最新建设方案,其规划总面积99平方公里,是之前规划面积40平方公里的2.5倍。南沙科学城将围绕大湾区科学中心主要承载区核心关键定位,打造全球海洋科学与工程创新中心、全球开放合作枢纽、战略产业策源地和经济社会数字转型示范区等。作为南沙科学城核心区中科院明珠科学园规划面积约3.1平方公里,将于今年9月底动工建设,中科院15个项目拟落户于此。

如果说南沙科学城是广州科技界的新星,那么发展时间已有20年的广州科学城已成为广州科技生态环境的代表。从诞生背景及基础看,广州科学城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南沙科学城则具备地理位置与政策双重优势。从二者引入项目看,广州科学城形成了电子及通信设备、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智能装备等五大支柱产业,南沙科学城则聚焦海洋、空天、能源、环境、信息等科学领域;而且一个注重产业应用,一个注重基础研发。正因如此,有专家认为,两个科学城的合作关系将超过竞争关系,两城共振将构建广州从源头创新到产业应用的科技生态链。但不论二者定位差异如何,进一步吸引创新资源汇聚都是科学城发展的共同目标。

背景

“先天条件”各异 二者均寻求扩容

今年5月6日,广州北上与中国科学院签署了两份协议:共建广州南沙科学城、广州明珠科学园。因此,南沙科学城是“出生”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之后,可以说是广州举全市之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强市,向科技创新的“高、精、尖”迈进的重要一步。中科院表示,将合力打造南海之滨这颗中国科学皇冠上的最美“明珠”。

9月4日,在中国科学院明珠科学园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透露,南沙科学城建设方案已通过专家评审。值得注意的是,南沙科学城最新规划总面积达到99平方公里,是之前规划40平方公里的2.5倍。最新规划显示,南沙科学城选址位于珠江东、南沙湾、万顷沙、龙穴北等明珠湾片区占91平方公里,还包括庆盛片区占8平方公里。其中,3.1平方公里的明珠科学园是南沙科学城的核心区。明珠科学园是南沙科学城建设的重头戏,今年7月中科院拟落地广州的项目启动集中调研,就是为了遴选“最优质、最适合、最成熟”的科研项目到明珠科学园。

广州不止这一座科学城。早在1998年,广州科学城就奠基启动。历经20年发展,广州市黄埔区政府官网数据显示,广州科学城现有各类科技企业超3200家,超过400家科研机构驻扎于此,广州科学城也是广州总部经济最为集聚的区域之一。去年广州科学城园区实现固定资产投资481.8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过2532亿元。可以说,相比刚出生的南沙科学城,广州科学城是资深的“前辈”,也是目前广州科技生态环境的代表。如今,产业趋成熟的广州科学城又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根据黄埔今年启动的广州科学城提升规划设计国际竞赛,原来37.47平方公里的广州科学城计划扩容至约144.65平方公里,以吸引和承载更多科创资源。

暨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胡刚分析,南沙科学城的建设与其地理位置有密切关系。南沙是广州出海口,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地带,靠近深圳、香港等科研资源集聚之地,建设科学城可谓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对于南沙科学城而言,它最主要的优势还是在于自贸区的政策和资源。”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林江表示。自贸区制度给南沙带来了政府管理体制、金融体制、营商环境等多方面先行先试的优势,这对于创新科技项目和人才具有巨大吸引力。

因此,林江认为,两个科学城因为“先天优势”不同,未来发展的侧重点也应该不同。“广州科学城具备良好的产业基础,因而通过新技术和新产业模式去牵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广州科学城未来最重要的发展潜力。相比起广州科学城具备良好的产业基础,南沙科学城则更需注重体制机制的创新,以此来实现‘弯道超车’。”

引智

黄埔招来雪松宝能 南沙引来中科院分院

除了不同的发展基础与条件,对比广州科学城和南沙科学城的入驻企业、机构和项目,二者差异也较大。在重点产业发展方面,广州科学城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产业的研究开发、生产制造为主,发展电子及通信设备、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智能装备等五大支柱产业。特别是生物医药和智能装备两大产业,在广州乃至珠三角都占有龙头地位。其中比较著名的企业项目代表有香雪、雪松、LG、宝能等。

而根据南沙科学城建设方案,将聚焦海洋、空天、能源、环境、信息等科学领域,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科学中心主要承载区。相应地,中科院对明珠科学园的学科定位也是“深海、深空、深地”。目前,中科院拟入驻明珠科学园建设项目共15个,其中包括中科院广州分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广州地球化学所、广州能源研究所、华南植物园研究部、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等中科院在穗6个机构整体搬迁建设项目,以及国科大广州学院、广州地球化学所、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力学研究所、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等共9个新建项目。

不仅如此,在中科院明珠科学园领导小组会上,中科院相关负责人在汇报明珠科学园整体建设推进情况时也提到,预计有86个科学院的项目拟或已在粤港澳大湾区落地,目前形成了拟重点推进的优质项目库,包括海洋科学相关项目3个、空间科学相关项目3个、科技支撑体系项目3个,这些优质项目都计划入驻明珠科学园。此外,中科院在穗的其他研究所(广州能源所、华南植物园、健康院和广州地化所搬迁)也全部列入明珠科学园项目库;中科院全部新增资源,原则上应入驻明珠科学园或南沙科学城。

定位

产业应用VS科研转化

相比南沙科学城,广州科学城的产业应用属性无疑更明显。事实上,广州科学城是当年广州市和黄埔区专门用来引进高新技术企业的,因此广州科学城的发展也一直离不开产业招商、项目孵化,基础科研规模相对来说比较小。比如,在今年3月黄埔区集中动工的35个重大项目中,不少涉及到科学城招商引资的未来规划。“科学城总部经济区”项目拟建5栋甲级办公楼,构建集创业、创新、工作、生活“四位一体”空间,同时实现科学城现有创客空间、孵化器升级发展。黄埔也规划了8.6平方公里的范围,专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双创”基地。

不过也正因如此,今年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编制的《科学城规划建设总结报告》中就提到科学城产学研结合程度不够深入的问题,《报告》指出,广州科学城现状产业空间还是以生产为主、小型研发为辅,特别是缺少对高等院校等学校资源的考虑,导致产业链尚不完善,产业关联性不强。

与之相反,南沙科学城则是主打科研:以建设世界一流全球海洋科学与工程创新中心为首要任务,重点建设重大科学基础设施集群、科教融合生态体系、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前沿交叉研究和战略产业培育平台、全球创新网络等等。可以说,南沙科学城正在依托中科院,重点聚焦系列高端、前沿科学领域,并汇集相关资源。在高等院校的布局方面,庆盛片区落户的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区即将动工,另外中科院大学广州学院也确定入驻明珠科学园。

去年至今,一系列大院、大所、大装置正在不断往南沙集聚,也可以看出南沙科学城目前的发展思路主要是进行科研活动,等到科研生态构建起来了,未来再进行产业化,慢慢引入产业。所以,与广州科学城不同,未来南沙科学城能否取得长足发展,关键在于能否在科研要素聚集成熟的基础上进行产业化,而这也是南沙科学城值得期待的地方。目前国家正在对科研活动进行体制改革,也就是全力支持科研人员把研发成果拿出来商业化。如果南沙科学城能在这个方面形成一套成熟的做法,那绝对是立一大功。

配套

产城融合建设能力是考验

对于产业园区来说,良好的交通和生活配套条件必不可少。上述《科学城规划建设总结报告》就指出,广州科学城整体发展历程是先产后城,以产带城,产业功能与城市功能的完善与建设不同步,相互之间缺乏协同。因此,当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就出现了由于生活配套没有跟上,导致的对高端技术人才吸引力不足,产城发展不同步的问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产业的深度发展。

《报告》还具体提到,广州轨道交通建设滞后,公共交通设施相对较少。其中,广州科学城首条地铁6号线二期于2016年底通车以来,由于均速慢、车厢短,运力难以承载沿线现有出行需求,开通以来在上下班高峰期拥堵成常态。此外,各类配套的教育、娱乐、休闲设施很不齐备,致使城市的便利性长期处于不足状态。因此,今年年初,黄埔区举办了广州科学城提升规划设计国际竞赛,特意将道路和轨道系统的提升方案作为前置条件。该区还提出提升广州科学城通行效率,启动科丰路-开泰大道立交工程等,建成北二环开创大道和凤凰山隧道萝岗出入立交,实现科学城与市中心15分钟通达。

对于后来者南沙科学城的配套规划,广州科学城提供了值得参考的经验。从交通区位来看,南沙科学城庆盛片区已布局广深港高铁,明珠科学园选址位于明珠湾片区内,周边城市主干道有凤凰大道、万新大道、灵新大道,明珠湾大桥和万环东路,红线宽度均为60米。轨道交通方面,广中珠澳高铁、NS1线从选址内经过,周边有广州地铁15号线、18号线、NS3线等经过。生活配套方面,除了科研机构集聚区,明珠科学园内还规划了人才住房和生活配套设施等。在后续的建设及规划中,南沙科学城如要持续吸引创新资源汇聚,也需关注产业功能与城市功能的同步发展。

来源:南方都市报

0
网友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我要团房

报名看房团

24小时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