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助推广东实现高质量发展

2019-03-13 09:59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  我说两句(加入讨论)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提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强调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连日来,代表委员们围绕大湾区生态文明建设建言献策。他们表示,要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使大湾区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通过生态文明建设助推广东实现高质量发展。

  建议建设粤港澳大湾区

  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

  “推动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既可以保障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环境保持国内引领,迈向国际一流,又有利于探索粤港澳大湾区的合作机制,深化‘一国两制’实践。”全国政协委员、民进广东省委主委、省生态环境厅厅长鲁修禄说,广东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具有良好基础。这体现在一是广东经济绿色转型步伐加快;二是湾区污染合作共治成效显著;三是低碳示范试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四是自然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五是粤港澳生态环保合作体系不断深化。

  鲁修禄带来了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的三点建议。一是要加强统筹协调,做好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环境保护顶层设计;二是要明确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的定位和重点事项等;三是要强化政策创新,健全生态文明建设协同推进机制。其中具体包括坚持全球视野,对标国际一流湾区,由国家部委牵头,联合广东、香港、澳门编制《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及探索建立统一的区域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体系,率先推动大湾区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生态环境管理评价体系等。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茂名分公司首席技师张恒珍认为,粤港澳大湾区要想实现绿色低碳生产,就要从环保基础设施等方面下功夫。同时,要以更高标准、更好技术解决废气处理、污水处理、土壤保护等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韶关市雅鲁环保实业有限公司研发中心主任潘丽梅建议,逐步、有序放开环保产业市场,同时要加大对环保产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大力开发绿色环保的高技术产品。

  创新绿色低碳发展模式

  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

  《规划纲要》明确,要创新绿色低碳发展模式,提出要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广泛开展绿色生活行动,推动居民在衣食住行游等方面加快向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式转变等,引起了诸多代表的共鸣。

  “我们要积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化能源体系,提升绿色发展能力。”全国人大代表、明阳新能源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传卫认为,建设绿色湾区,清洁能源是关键要素。过去一年的履职中,张传卫参加了3次关于粤港澳大湾区的调研,据他和专家团队测算,粤港澳大湾区的能源消费量占全国总量的12%左右。他认为,海上风电开发和大风机高端装备制造,可以在粤港澳大湾区产生以新材料、新技术为代表的世界级新兴产业集群,由此形成湾区产业体系的新支柱。他说,当清洁能源的发展进入产业化、规模化和商业化发展阶段,其综合成本要低于化石能源。

  随着我国车辆保有量不断增加,传统洗车行业面临环保压力。全国人大代表、广东中盈盛达融资担保公司董事长吴列进说,他深入调研发现,一方面传统洗车行业人工冲洗带来水资源大量浪费、洗车废水污染环境等问题,另一方面,一些企业探索互联网+智能洗车模式,比传统洗车方式节水70%并支持废水重复使用。吴列进建议,将“智能洗车服务”作为一项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来建设,同时制定统一服务标准进行规范化管理。“大湾区车辆保有量很高,通过上述模式实现节水环保的目的,可以积小胜为大胜,助力湾区生态文明建设。”他说。

  “要让大湾区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需要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让居民在生活方式上向绿色低碳转变。”全国人大代表、江门市工商联副主席黄达昌建议,从居民日常生活中的厨余废物入手,构建厨余废物收集、处理、分解、再利用的循环经济模式,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黄达昌经过多年关注和社会调研发现,在城市中厨余垃圾的处理存在不小压力,通过技术创新和法律制度的配套完善,可以形成餐厨废弃物从产生到收集运输,再到处置利用的闭合模式。

  一线直击

  深入抓好生态文明建设

  书写绿水青山“美丽广东”精致画卷

  花栖苗圃,绿绕篱墙;河水清澈,鱼虾畅游。走进江门市蓬江区棠下镇大林村,一幅美丽乡村的画卷映入眼帘。“以前,村里的河涌又黑又臭,大家经过都要捂着鼻子走。”大林村党支部书记李海明说,“经过整治后,现在村里的河涌干净多了,我们经常可以在河涌里看到鱼虾呢!”

  2018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发表重要讲话,要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果断淘汰那些高污染、高排放的产业和企业,为新兴产业发展腾出空间。同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视察时强调,充分发挥粤东西北地区生态优势,不断拓展发展空间、增强发展后劲。

  深入抓好生态文明建设,书写绿水青山“美丽广东”新画卷,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

  过去一年,广东铁腕治污、多措并举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全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总体保持良好,大气六项污染物评价浓度连续四年达标;全省共设立省、市、县、镇、村五级河长37871名、湖长476名,水环境整治取得明显成效;全省各地掀起“创森”热潮,珠三角9市全部建成国家森林城市。

  铁腕治污▶▷

  多措并举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

  “整治过后空气清新多了!”去年,位于广州市增城区的新塘环保工业园区域性环境问题整治取得突破性进展,周边小区业主纷纷点赞。园区内76家污染企业全部关停,旧厂房腾出来的位置,未来或将规划建设“东江新城CBD”。

  新塘环保工业园的转变,是广东近年加快绿色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持续打好蓝天保卫战的缩影。过去一年,广东铁腕治污,多措并举打响蓝天保卫战。数据显示,去年全省排查整治“散乱污”工业企业(场所)107433家,关停25716家,整合搬迁9360家,升级改造9055家。

  在珠海市金湾区,新上线的“挥发性有机物及恶臭三位一体立体监控系统”如一双“电子鹰眼”,时刻提醒辖区内企业坚持绿色生产,从源头控制污染源。

  去年12月,金湾区上线立体监控系统,将“点(企业排放口)—线(企业厂界)—面(区域环境空气)”相结合,实现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源的立体防控和有效治理。该系统上线3个月以来,针对金湾重点企业的废气投诉情况大幅减少。“在全面展示其环境空气快速预警、应急响应、污染溯源、环境评估等方面,该系统今年将发挥大气环境精准化管理效用。”金湾区环保局负责人说。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广东还积极推进电动公交车及其它新能源汽车,全省新增纯电动公交车11451辆,公交电动化率达72.8%。以深圳为例,早在2017年9月,深圳已实现100%的巴士纯电动化率。2017年底,该市实现了约1.6万辆公交车全面电动化,成为全球公交车电动化第一城。去年12月,《深圳市老旧车提前淘汰奖励补贴办法(2017—2018年)》针对8种车型对老旧车报废进行补贴,补贴金额最高可达3万元。截至今年1月,深圳纯电动出租车比例达99.06%,基本实现全市出租车全面纯电动化。

  “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取得重大进展,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省生态环境厅有关负责人表示,2018年全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总体保持良好:全省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AQI达标率)为88.9%,其中珠三角地区达标率为85.4%,较去年上升0.9%;大气6项污染物评价浓度连续4年达标,全省和珠三角PM2.5年均浓度再创新低,分别降到31、32微克/立方米。

  其中,深圳、珠海、惠州、湛江、汕尾PM2.5年均浓度连续4年保持在30微克/立方米以下,广州PM2.5年均浓度连续两年达标,佛山PM2.5年均浓度首次实现达标,汕尾首次达到世界卫生组织(WHO)第二阶段控制目标,梅州市连续3年的AQI达标率达到98%以上。

  治水有方▶▷

  五级河长体系全覆盖推动河流“蝶变”

  江门新会的小鸟天堂,古榕树的上空,林鸟纷飞。“快看,那里有一群白鹭!”景区工作人员指着远处的滩涂说,“现在景区的小鸟越来越多了,游客坐船游一圈,一般都能大饱眼福。”

  小鸟天堂是广东著名的景观,近年来由于景区所在的天马村人口增多,再加上江门大道、深茂铁路这两项重大工程的工地紧邻河道,对景区河道的水质形成了不小的压力。为此,江门在全省率先探索四级河长制,充分发挥河长的积极作用,对景区周边水体进行了专项治理,当地的水环境明显改善。

  小鸟天堂的变化是广东去年大力整治水环境的一个典型案例。2018年,全省河湖长体系较中央要求提前半年实现全覆盖,共设立省、市、县、镇、村五级河长37871名、湖长476名,加上村民小组设立的河段长兼巡河员,总人数超过15万名。

  据统计,自全面推行河长制以来,全省五级河长(包括自然村河段长)累计巡河检查超过517万人次,省、市、县三级河长落实整改巡河发现问题13344个。此外,省河长办联合各级河长办、纪委监委和相关督查部门强化监督问责,去年全年共有114名河长因治水工作推进不力而被问责。

  “河水浑浊,有施工污水、生活污水混合……”这是深圳市民间河长彭小辉去年9月在日记本里对坪山河某河段的河流水质描述。这本巡河日记上记录着他每次巡河的轨迹,每次去到不同的三四个河段,例行走访、观察、拍照、水样检测。

  随着河长制纵深推进,“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水草丰美、白鹭成群”的愿景不再遥远。数据显示,去年全省主要干流水道水质优良,重点流域、重点断面水质达标的基础进一步改善,其中71个国考断面综合污染指数同比下降10.1%;全省完成925个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和185个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新增城镇污水管网7615公里、生活污水日处理能力159万吨。

  在此基础上,去年9月,省第1号总河长令则对开展“五清”(清污、清漂、清淤、清障、清违)作出动员部署。目前,“五清”及“清四乱”等河湖专项治理行动取得阶段性进展,全省共调查统计入河排污口15782个,清理水面漂浮物602万吨,清淤疏浚河道4365条、河长9020公里,排查并认定“四乱”问题7512宗,已清理整治销号3004宗。

  今年,广东将持续深入开展“让广东河更美”大行动,尤其是“五清”“清四乱”等专项行动,确保2019年6月底基本完成“五清”专项行动任务,7月底全面完成“清四乱”专项行动任务,力争2019年底前还河湖一个干净、整洁的空间。

  绿色嬗变▶▷

  全省各地掀起“创森”热潮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早春的梅州市大埔县青溪镇被一片绿色包裹,这块随“绿”而动的土地也逐渐引人注目。去年,青溪镇成为梅州唯一入围的广东省森林小镇。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本地的财富。随着森林科普宣传活动的开展,近年来村民的思想观念慢慢发生了转变,从靠山吃山、砍树吃饭变为护树爱林的人家。”青溪镇长丰村村支书陈胜俊说。

  去年10月,2018年森林城市建设座谈会在深圳举行。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正式授予深圳市、中山市等27个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称号。连同此前的广州、惠州、东莞、珠海、肇庆、佛山、江门,珠三角9市“国家森林城市”实现全覆盖,“珠三角国家森林城市群”雏形初现。

  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过程中,珠三角9市充分展示了各自鲜明的特色,“创森”工作亮点纷呈:广州市积极推进森林城市品质提升,打造具有岭南特色的国家森林城市;深圳市以“绣花”之功打造“千园之城”;佛山狠抓“大地植绿”和“心中播绿”,实现从“浅绿”到“深绿”的发展……

  事实上,除了珠三角森林城市群之外,全省各地都掀起了“创森”热潮,累计有18个市加入建设森林城市的行列,森林城市建设成为各地展示生态建设成效、树立城市良好形象的新窗口,多地联动形成合力推动全省创建森林城市。

  汕头把城市及周边森林(湿地)公园建设作为“创森”重要抓手。至2017年底,市域森林覆盖率39.13%、城区绿化覆盖率43.73%、城区人均公园绿地15.01平方米、道路绿化率81.16%和水岸绿化率85.21%,“创森”的关键指标已基本达标。

  而在相邻的潮州,该市去年以来以“文化凤城、水系增绿、道路添彩、生态修复、美丽乡村”五大行动为主线,打造林水相依、林路相拥、林居相嵌、林城相映的城市森林风貌。如今,“出门见绿”已见成效,漫步潮州古城堤岸边,一幅幅生态画卷跃然眼前:韩山延绵苍翠,亲水栈道花团锦簇,清风徐徐,花香阵阵,鸟鸣长空。

  茂密的树林、满地的青草、各式各样的花海、在水中肆意生长的淡水红树林……数据显示,去年广东造林更新380万亩,新增森林公园7个、湿地公园29个,完成矿山石场复绿537公顷。如今,不少市民都能享受到这样“处处是画,步步是景”的“绿色福利”。

  基层连线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材料与环境学院副院长吴灵:

  从源头出发

  治理土壤污染

  之前社会的关注点大都在空气和海洋,但其实国家层面对土壤修复事业也十分重视。土壤修复难度很大,且成本巨大,我建议从源头出发,采取各种措施减少对土壤的污染。

  就珠海来说,要对土壤污染的现状进行详细调查摸底,对重点企业使用过的土地,在投入新的建设项目前要进行监测,如发现土壤被污染,要治理干净才能投入使用。

  中山市生态环境局大气污染防治科陈子林:

  将环保工作向自动化

  智能化信息化方向推进

  作为生态环境保护战线的一名基层工作者,去年我们为改善空气质量做了大量的工作,也有了不小收获:中山市空气质量改善幅度全省第一。随着生态环境局的组建完成,我们的职能也将向监管、督促、落实环境保护工作方面有所转变。未来,我们期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能向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方向推进,以智能化、信息化的手段辅助高质量完成环保工作。另外,我们也希望国家层面可以出台一些更加细致的措施、标准和指南,让我们在制定政策和日常执法的时候,可以有更加明确的方向和依据。

  潮州市林业局局长林子廷:

  再掀“春天绿化大会战”新高潮

  环境就是民生。我们将以植树节为契机,再掀“春天绿化大会战”的新高潮。5月底前,潮州将基本完成“春天绿化大会战”示范性植树活动,并全面启动和继续推进年度各项绿化工程项目。接下来,潮州将按照“五大行动”推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积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效提升城市品质、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态需求。

  广东平远龙文—黄田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林业工程师陈远忠:

  加强保护绿色资源宣传

  建立健全森林资源档案

  作为动植物的“守护者”,自2007年成立广东平远龙文—黄田省级自然保护区以来,我们为保护森林动植物资源、保护生态做了大量的工作。在工作中,我发现很多群众不太清楚保护区的工作职责和意义,接下来希望通过加强宣传,让更多市民了解保护区、了解森林资源、了解保护生态的重要性。同时,希望政府要培养更多拥有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等专业的人才,并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开展森林资源保护调查、动态监测与评估和统计,建立健全森林资源档案,更好地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

0
网友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我要团房

报名看房团

24小时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