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港澳研究会理事、香港“一带一路”国际研究院研究员顾敏康接受南方日报专访时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的出台,意味着粤港澳大湾区要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前提下进行高度的经济整合,可充分利用三地的优势互补,共谋发展。
高度经济整合可实现三地优势互补
南方日报:近年来,粤港澳合作不断深化,基础设施、投资贸易、金融服务、科技教育、休闲旅游、生态环保、社会服务等领域合作成效显著,已经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格局。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将对三地发展起到怎样的推动作用?
顾敏康:粤港澳三地的经济合作一直在进行,近年来更加频繁。
第一,《规划纲要》的出台,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合作概念,就是如何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前提下进行高度的经济整合,实现三地的优势互补,共谋发展。
第二,可以预计大湾区发展会进一步强化三地间的紧密联系,三地居民也会享受到实实在在的民生红利和发展机会。
第三,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也是一次对外宣传的良好时机,通过构建开放型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打造高水平开放平台,对接高标准贸易投资规则,加快培育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营造良好投资环境,可以讲好大湾区故事,讲好中国故事。
南方日报:粤港澳大湾区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粤港澳大湾区应如何在此基础上实现协同发展?
顾敏康:“一国两制”既是香港、澳门在大湾区的优势,也是粤港澳大湾区迈向国际一流湾区的重要基础。
《规划纲要》在多处强调了“一国两制”,尤其在“指导思想”一节专门阐述。下一步,我们要根据《规划纲要》,出台更多的细化措施配套。
首先,粤港澳三地应通过经济合作共同促进经济繁荣,让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但大湾区建设显然离不开“一国两制”的深化发展,这就需要在严格贯彻“一国两制”的前提下认真落实好《规划纲要》。
其次,大湾区成功的一大关键在于通关便捷,应着力推进口岸监管部门间的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
再次,粤港澳大湾区是一国之下三个区域的紧密合作,应该先就良好产业政策和法律制度进行对接。好的营商环境是大湾区建设成功的重要基础。
推动大湾区内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南方日报:《规划纲要》提出,推动教育合作发展。支持粤港澳高校合作办学,鼓励联合共建优势学科、实验室和研究中心。您认为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在教育方面有怎样的合作空间,应如何促进大湾区内的人才培养和交流?
顾敏康:粤港澳三地在教育方面具有很大的合作空间。建议在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合作:
第一,鼓励香港高校在内地开办分校,重点招收内地优秀的研究生或博士生;同时也需解决香港高校与内地之间在制度、观念、质量管理等方面的差异,共同提升粤港澳三地科研水平。
第二,强化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在线开发课程联盟,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把好质量关和标准关。令大湾区里的高校学生不仅可以不出校门选修校外优质课程,更通过学分互认解决学分制问题。
第三,香港高校应制定新政策,为香港教师在大湾区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便利。香港高校应允许更多的大学教授前往大湾区内地高校兼职,且要重新审视“校外教学”或“校外工作”的政策,对大湾区高校“特聘教授”岗位要给予更多政策上的支持。
第四,大湾区高校应积极主动招纳国际化人才,在语言、专业课程等方面积极借鉴港澳吸引国际高端人才的经验,创造良好的人才引进环境。
按照《规划纲要》打造教育和人才高地是切实可行的,关键是转变观念,优化制度,鼓励合作。此外,粤港澳青年要加强交流,特别是应鼓励企业为港澳青年提供更多在大湾区其他城市的实习机会,增进他们对这些城市的了解,培养他们在其中生活的兴趣,同时应解决大湾区内的异地税赋问题,鼓励港澳青年去内地创业。
南方日报:在粤港澳大湾区加快建设的背景下,三地如何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协作?
顾敏康: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间交流的不断增进,三地社会制度、法律制度等方面的差异会更多转化为协调发展的优势。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无疑会发挥促进作用,这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三地人员流动的问题,现在开通了港珠澳大桥和广深港高铁,如何进一步做好通关便利十分关键;二是要解决与投资、就业相关的税务问题;三是法律配套问题,制定符合大湾区实际的制度规范;四是大湾区管理问题,政府应加强污染防治,做好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建设、贸易规则的制定落实等工作,其他的事项交给市场决定。
香港可成为“一带一路”建设重要助力
南方日报:《规划纲要》提出,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有利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通过区域双向开放,构筑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对接融汇的重要支撑区。粤港澳大湾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将发挥什么作用?
顾敏康:《规划纲要》指出要“提升大湾区市场一体化水平,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市场规则体系,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全方位开放格局”。在这方面,港澳的开放平台和示范作用不可忽视。大湾区发展的成功经验也可以为内地其他城市提供借鉴。
首先,“一带一路”倡议令对外投资行为变为更加有序的对外投资和合作。
在这方面,港澳可以借着“一国两制”的优势,全面参与和助力“一带一路”建设安排。香港的专业人士,尤其是法律专业人士熟悉国际贸易和投资法律规则,可以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磋商有关规则和协议。香港法治水平得到世界广泛认可,有利于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中发挥有效作用。香港的争端解决机构声誉良好,可以在预防和解决国际争端方面发挥正面作用。
其次,粤港澳大湾区战略与“一带一路”建设并行不悖,且紧密联系。
就此而言,这是基于粤港澳大湾区的独特优势:大湾区是“一国两制”深化发展的结果,需要不同制度的优势互补和有机配套;大湾区的目标是发展金融、科技和产业,并且打造世界最大的海港群和空港群,打造世界最大的金融中心之一。
粤港澳大湾区要打造同时具备“科技、金融和产业”的国际一流湾区,香港、深圳的科技研发、香港的金融服务以及内地的完整产业链,都会成为大湾区的优势所在。而大湾区建设的顺利推进不仅可以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也可以形成良好经济、规则和管治的示范效应,增强中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对沿线国家的吸引力,同时也令其更加了解中国在互惠互利发展方面的诚意和作用。就此而言,成功的大湾区就是“一带一路”的重要支撑区。
香港要在“一带一路”的大格局下考虑大湾区的重要意义,助力大湾区打造“一带一路”建设重要支撑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