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9年3月底,广州市共推进老旧小区微改造项目687项,其中已完工128项,正在实施231项,已立项正开展前期工作328项。根据市统计局社情民意统计调查,81.5%参与调查的市民认为老旧小区微改造使其生活品质提升。
从让城市留下乡愁的永庆坊,到全民参与制定微改造方案的德欣小区,广州老城在微改造的大潮中焕发了新生。今年,广州还将推进231个老旧小区微改造项目,聚焦人居环境提升,让老城市焕发新活力。并力争到2021年,实现在册的所有老旧小区项目基本完成,建成“老城市新活力”广州示范区。
行动
微改造和生活品质提升相融合
2016年,广州市在全国率先开展老旧小区微改造工作,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数据调查、制定改造标准、创新政策优惠。经摸查,广州市2000年之前建成的存在功能配套不全、建设标准不高、基础设施老化、人居环境较差等问题的老旧小区共有779个,建筑面积5180.03万平方米,涉及260万居民,约占全市户籍人口(842.42万人)的31%。
2017年底,广州市入选住房城乡建设部老旧小区改造试点城市,是15个入选城市中唯一的一线城市。2018年,市政府将老旧小区微改造纳入十大民生实事任务,作为推动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走在全国前列、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的重要抓手,提升市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广州市共推进老旧小区微改造项目687项,其中已完工128项,正在实施231项,已立项正开展前期工作328项。经过近年来的探索实践,广州市老旧小区微改造工作也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根据市统计局社情民意统计调查,81.5%参与调查的市民认为老旧小区微改造使其生活品质提升。接下来,广州市住建局将把老旧小区微改造和城市环境品质提升相融合,坚持“注重民生、提升优化”两手抓,补齐民生短板,焕发“老城市新活力”。
营造人居活力
打造15分钟慢行生活圈
老旧小区微改造,最核心的莫过于补齐民生短板,让老旧小区与城市一起发展,让老百姓共享发展成果,享受更好的人居环境。
据了解,市住建局将改善空间环境营造人居活力,改造基础硬件,做功能“加法”与要素“减法”,增加公共空间的休憩、交往、亲子活动的功能,减少城市家具公共设施对公共空间的占用,提升市民获得感幸福感。具体来说,就是打造通达、舒适、安全的慢行友好街区,完善社区慢行通道、新建口袋公园等措施,“让居民能够在5分钟之内满足搭乘公共交通、步行上学、购物,10分钟内休闲会友,15分钟之内就能就医的友好街区。这是未来老旧小区微改造的目标和景愿。”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激发经济活力
引入社会资本 打造背街经济圈
真正让老城区焕发新活力,不仅仅是修老房子,更重要的是让老房子重新恢复往日的人气和生活气息。吸引有活力的产业,让更多年轻人愿意回到老城。
据介绍,接下来的微改造项目中,市住建局将引入社会资本,共同缔造激发经济活力,引资引智,多方联动,以点带面促进产业升级。由于大多老旧小区并不是城市主干道旁,而是“隐藏”在城市的背街小巷,市住建局提出,要向背街小巷中引入新兴产业,或者将原有产业置换,催化背街经济,例如通过发展背街商业、背街办公、背街文创等方式,促进产业升级及优质业态进驻。
唤醒文化活力
打造文化体验径串联老旧小区
广州是一座有着2200多年历史的古城,如何在旧城改造中传承历史、延续文化,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是摆在城市更新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市住建局在调研中发现,广州的老旧小区中有很多历史文化古迹和历史建筑,每一栋建筑背后往往都承载着一段故事。为了将这些背后的故事整合起来,市住建局将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要素,活化利用历史建筑,重塑街头巷尾的场所氛围。同时,通过文旅融合的方法,策划文化体验路径,将老旧小区串联起来,整体包装,进一步讲好广州故事。
目前,市住建局计划,打造广州旧中轴的近代历史体验径和沿江的广府文化体验径。通过更多的文创产品,吸引年轻人来体会背后的文化,让老旧小区聚拢人气,实现升级,重新焕发活力。
走访
永庆坊:用绣花功夫修旧如旧 打造特色街区
一提起恩宁路、上下九、长寿路,那就是广州的味道,“微改造后的永庆坊不仅保留了‘老广州’的风格,整个面貌也焕然一新。”住在附近的蔡老伯表示,这里是“最能代表广州的地方”,永庆坊的微改造保留广州老城的城市记忆,从小在这长大的他仍然觉得很熟悉。
工作日的永庆坊也是人来人往,一派熙攘热闹的景象,走过标着永庆坊大字的牌匾,整洁的麻石道两侧,建有极具岭南风情的传统建筑,红墙、木门、清水砖、悬在头顶的红灯笼……历史感十足;除了老西关的味道外,又不乏各种富有现代特色的时尚建筑,整面的玻璃墙,录音机形状的座椅,一家家别有情调的特色店铺鳞次栉比……“广州最美老街”的魅力与活力扑面而来。很难想象,这里曾经道路狭窄泥泞、两侧堆积废品纸壳;楼体破旧密集、加建改建情况严重,满目“断壁残垣”;电线、高压线在半空中盘旋缠绕,社区环境脏乱差,水浸街现象频发。可谓是“天晴怕火灾、下雨怕塌楼”。
不同于老城发展“推倒重建、大拆大建”的做法,永庆坊是全市首个采用微改造“绣花”功夫的旧改项目。保持原有建筑的外轮廓是其微改造的最大特色之一——在微改造过程中,对建筑立面进行更新、保护和整饰,“修旧如旧”,放眼望去仍是那片传统的屋瓦面、青砖墙、红砖墙、灰雕、彩塑。微改造后的永庆坊,一改过去逼仄的布局,在保留过去空间肌理的基础上,适当拆除和原址重建恢复部分建筑,并且打通片区西侧的步行流线,形成“两横两竖”的井字形步行网络,改变以前单一出入口的困境,拓宽了空间,通顺了通道。
“现在的永庆坊变成打卡点了”,前来拍照的林阿姨告诉记者,自己是土生土长的“老广州”,一提起恩宁路、上下九、长寿路,那就是广州的味道,“微改造后的永庆坊不仅保留了‘老广州’的风格,整个面貌也焕然一新。”住在附近的蔡老伯表示,这里是“最能代表广州的地方”,永庆坊的微改造保留广州老城的城市记忆,从小在这长大的他仍然觉得很熟悉。
真正让老城区焕发新活力,不仅仅是修老房子,更重要的是让老房子重新恢复往日的人气和生活气息。微改造后的永庆坊不仅增加了现代化配套设施,完善社区卫生、排水、消防等配套设施,还导入创客空间、文化创意、民宿等产业,配套无明火特色餐饮、青年公寓、文化展览等功能,改善原有人口结构,继承创新传统文化,激发旧有街区活力。在这里,不仅可以看到“老广州们”叹茶看报,还有着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在这里聚集嬉戏。据悉,经过两年多的运营,永庆坊已成为全国关注的特色街区、广州老城新景区,目前日均人流量超过10000人。
据介绍,恩宁路以北、多宝路和元和街以南、宝华路以西为恩宁路微改造二期项目。这里将打造以文化创意类产业、特色餐饮与品质休闲类商业、展贸与共享办公、长租公寓与民宿等业态为主的,历史与现代交融、中西文化荟萃,最广州、最国际、高品质的历史文化街区和都市生活区。
德欣小区:街坊全民参与制定微改造方案
德欣小区微改造采用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模式”,让小区居民都能参与其中。德欣小区成立了以居民为主的建管委,推选出党小组长、楼栋长。先后6次组织街道和12个居委会的骨干、党小组长、楼栋长等620人次,逐家逐户、逐店逐铺开展宣传发动、调研需求、征询意见,共收集意见建议1350条。
昏暗老旧、道路狭窄,是许多人对30年楼龄的小区的普遍印象。然而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末,位于天河东路、临近天河路商圈的德欣小区在微改造后却是另一番景象。
曾经的德欣小区也是“老旧小区”的典型代表:道路破损严重,坑洼不平,到处都是积水;楼顶墙面渗漏,下水管道堵塞,雨污横流是常有的事;车辆乱停乱放,人车混行,甚至在紧要时刻消防车和急救车都难以开行至小区深处;小区环境更是脏乱差现象普遍、鼠蚊肆虐;因为是敞开式小区,还时有偷盗等治安案件发生。硬件先天不足,后天管养缺乏让住在其中的居民常常苦不堪言。
2017年德欣小区实施微改造工作以来,进行了一番“大变身”。不同的是,德欣小区微改造采用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模式”,让小区居民都能参与其中。
居民最关心什么问题?有哪些内容需要改造?工作人员上门走访、问卷调查、会议征集、张贴公示,对小区基础设施、公共配套、日常管理等问题进行全面摸底调查、系统梳理,由征集民意而形成的微改造概念设计方案支持率达98.8%。不仅如此,德欣小区还成立了以居民为主的建管委,推选出党小组长、楼栋长。先后6次组织街道和12个居委会的骨干、党小组长、楼栋长等620人次,逐家逐户、逐店逐铺开展宣传发动、调研需求、征询意见,共收集意见建议1350条。建立微改造业主微信群、QQ群,随时随地接收和回应群众提出的问题。召开党员大会3次,居民代表大会2次,业主代表大会8次。此外,宅前空间和楼栋内的改造采取先做样板,居民普遍认可后再逐栋实施的办法进行,有效避免不必要的争执与误解。
在小区居住了快三十年的谢阿姨对居民可以切实参与到小区的微改造中深有体会,“之前河边慢道最初的方案是铺沥青。大家认为铺沥青不但味道大,而且沥青容易烂还积水,最好是铺石头。”谢阿姨告诉记者,有一个阿叔就写了一个改造方案,结果真的就铺上了石头。而记者注意到,由于德欣小区的居民大部分为老年人,为了方便老人上下楼,微改造项目特意在楼道内加装了扶手,“虽然是一个小小的举措,但很实用很贴心”。
最困扰小区居民的问题,无疑是缺少停车位和小区里道路狭窄。经过居民投票,小区拆除了破旧单车棚,改建了停车场,并对小区内道路进行了重新布局,使行车道路更为宽敞通畅,不仅保障了消防安全通道,实现人车分离,也增加独立慢行空间。“以前没有行人道,都是你让一下我,我让一下你。有一次一个小伙子着急赶路,还撞到了一个老人。现在就不会了,道路走起来很宽敞。”
小区环境变好了,茶余饭后,居民们有的在小广场上跳舞、打球,有的在慢道上跑步遛弯,呈现出一派悠然景象。这个在时代变迁中失去光彩的老旧小区“脱胎换骨”展露新颜。
有序实施“三旧”改造
旧城改造:
片区—街区—社区路径串联 以点带面
针对老旧小区分布较散的现状,广州市住建局将通过“老旧小区微改造”+“环境品质提升”相结合的思路,连线连片整体优化人居环境。
广州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连线成片整体优化人居环境,将打破此前孤立地对一个老旧小区进行微改造的办法,而是在改造老旧小区的同时,将老旧小区周边纳入改造范围,以片区改造为抓手,聚焦人居环境提升,让老城市焕发新活力。”
据记者了解,2019年,广州市住建局将稳步推进231个老旧小区微改造项目。聚焦重点、连线连片,实现片区—街区—社区路径串联,以点带面。围绕云山、珠水、两轴的“U”型空间格局,聚焦海珠广场、恩宁路、起义路、沙面、白云山、海珠湿地等重点片区,将10个项目列为重点微改造项目,涉及50个老旧小区。这10个重点微改造项目中,其中7个项目已进入施工阶段,3个正在推进前期工作。
市住建局表示,到2020年,将通过空间提质、引资引智等手段,催化业态,形成活力焕发的示范效应。2021年时,全市将进一步“一区一策”常态化推进人居环境改善工作,实现在册的所有老旧小区微改造项目基本完成,建成“老城市新活力”广州示范区。
旧厂改造:
淘汰落后产业 引入创新型优势产业
旧厂改造方面,广州主要通过自主改造、政府收储、旧楼宇更新、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等方式,主动淘汰落后产业,引入创新型优势产业,实现存量空间资源的开发再利用,推动优势资源和要素集聚发展。目前,已关停搬迁落后产业旧厂300余家,推动华南国际港航服务中心、万科黄埔跨境电子商务园区、TIT纺织产业园等旧厂房转型升级,成功引入百度、微信、唯品会等知名企业。
据了解,接下来,广州市住建局将进一步完善政策和机制。贯彻落实《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深入推进“三旧”改造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粤国土资规字〔2018〕3号)。目前,广州市已制订《关于深入推进广州市城市更新工作的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即将印发实施。《实施细则》将进一步调动土地权利人和市场的积极性;进一步深化简政放权,强化各区政府的实施主体责任,提速“三旧”改造项目的审批、落实和转化。
旧村改造:
建设村民安置房462万平方米
据记者了解,旧村改造中,广州采取村自主改造、村企合作改造、政府收储等多种方式。
旧村改造不单单是拆旧建新,而且是重点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统筹建设,促进城乡之间、新旧城区之间的统筹协调发展,实现村民增收和村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基层社区治理、促进社会共建共治共享。
据了解,通过改造,广州市已拆除旧村无证建筑119万平方米;建设村民安置房462万平方米,惠及19.2万群众;配建公共服务设施(场所)1397个,建筑面积200万平方米,其中学校(含幼儿园)128所,文化体育设施232个,邮政所等市政公用设施450个,菜市场45个,养老机构设施等社区服务与行政管理设施542个。
今年以来,全市旧村改造进一步加速。3月份,荔湾区鹤洞村、白云区陈田村等7条旧村已通过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公开选择合作企业,改造用地面积4.42平方公里。同时,涉及天河区、白云区、黄埔区的6条城中村全面改造项目已有拆迁和建设的实质进展。